搜索

海大集团携手华中农大选育出团头鲂新品种

2017-5-31 09:58| 发布者: 鄱阳湖水产网| 查看: 1138| 评论: 0

由于抗病力强、成活率高、脂多味美,在水产工作者的养殖研究和推广下,团头鲂很快跃升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年产量已达70多万吨。
  
  文/水产前沿 罗少蒙
  
  作为一条有文化的鱼,“团头鲂”这个名字可能不为大众所熟悉。但是提及武昌鱼,国人们立马就能想到毛主席的那句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据悉,上世纪50年代易伯鲁等30多位中科院水生所研究人员发现梁子湖中有一种鳊鱼是以往文献中没有的,并将它命名为团头鲂,俗称武昌鱼。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家命名的第一个鱼类种名,也是我国水产科学工作者人工驯化成功的第一个淡水养殖品种。由于抗病力强、成活率高、脂多味美,在水产工作者的养殖研究和推广下,团头鲂很快跃升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年产量已达70多万吨。
  
  相比其他大宗淡水鱼养殖,团头鲂的养殖产量并不高。据了解,团头鲂养殖主要集中在江苏、湖北、湖南、重庆等地方,多年来只有上海海洋大学李思发教授研究选育的“浦江1号”一个新品种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认定,受限于良种稀缺,团头鲂的规模拓展也一直存在瓶颈。
  
  2015年10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王卫民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借团头鲂命名60周年之机,邀请国内团头鲂研究领域的近百名师生和养殖、加工相关企业代表共聚武汉,开展学术研讨,交流团头鲂的最新研究进展。《水产前沿》杂志社也在会议同期对王卫民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做了一个专访报道,早前王卫民教授透露受到海大集团的长期大力支持,在选育团头鲂新品种上狠下功夫,其选育结果进展顺利,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好消息带给大家。
  

  团头鲂育种团队部分人员,图中第三行左起第五为王卫民教授
  
  2017年4月,农业部官方网站公布了14个水产审定新品种,其中团头鲂“华海1号”上榜。据介绍,团头鲂“华海1号”由华中农业大学、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湖北省团头鲂(武昌鱼)原种场共同完成育种,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团头鲂相比,1龄鱼生长速度提高24%以上,成活率提高22%以上;2龄鱼生长速度提高22%以上,成活率提高20%以上。相隔17年,团头鲂产业再次迎来了新品种,将会给养殖市场带来怎样的惊喜?为此我们采访了以王卫民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和华中百容总经理蒋恩明,试图窥探一个新品种从策划到落地背后的故事,以及探索未来团头鲂“华海1号”的推广发展路径。
  

  团头鲂“华海1号”
  

  新品种证书
  
  王卫民:选育孜孜不倦 未来将推出抗病抗逆新品种
  
  水产前沿:首先恭喜团头鲂“华海1号”成功通过新品种的认定!可以以重要的时间节点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华海1号”的选育过程吗?
  
  王卫民:团头鲂“华海1号”新品种是以梁子湖、淤泥湖和鄱阳湖团头鲂野生群体,作为选育的基础群体,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结合亲子鉴定技术,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经连续4代选育,培育成遗传稳定、生长快、成活率高的团头鲂新品种,暂定名为团头鲂“华海1号”。
  
  选育历程:2008年1月完成梁子湖、淤泥湖和鄱阳湖团头鲂野生亲本的收集(亲本来源:梁子湖、淤泥湖、鄱阳湖的团头鲂原种亲本),随后进行亲本培育;2009年选育F1代,2011年选育F2代,2012年选育F3代(在海南),2013年选育F4代(在海南)。在选育过程中,应用亲子鉴定和性状关联分子标记技术,及数量遗传学分析(包括个体育种值、性状遗传力、性状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等),提高选育的效应值。经过4代系统选育,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生长快、成活率高的优良品种—团头鲂“华海1号”。2013年,开展团头鲂“华海1号”生长性能与成活率的对比试验,同时开展中试与推广应用。经过连续3年的对比试验与中试,团头鲂“华海1号”的生长性能与成活率比未经选育群体明显提高。2014年,开展团头鲂F5生长性能与成活率的对比试验,从水花阶段开始,连续比较了二年团头鲂“华海1号”群体与未选育群体的生长和存活率情况(如下图所示)。
  

  团头鲂“华海1号”培育技术路线和选育过程
  
  水产前沿:您以及您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品种选育过程中遇到哪些瓶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王卫民:选育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采取传统的家系选育需要每个家系单独饲养,这样就需要很多养殖单元(养殖缸、网箱和池塘),同时在家系培养过程中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非常高。好在我们团队在团头鲂育种之前派高泽霞博士去美国进行联合培养,学习鱼类亲子鉴定技术,回国后正好赶上团头鲂育种项目的开展,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一般鱼类性周期较长,育种的时间也很长,团头鲂虽然两年就可以达到性成熟,选育4代再加上推广应用2至3年,这样就要超过10年,为了加快选育进程,我们把后两代选育在海南进行,这样我们就可以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团头鲂新品种的选育与测试工作。
  

  团头鲂人工繁殖
  

  团头鲂受精卵脱粘
  
  水产前沿:团头鲂在我们国家养殖历史悠久,除了“华海1号”外,市面上有哪些比较好的苗种在生产,产能情况如何?苗种行业主要面临什么问题?“华海1号”的选育是为了解决哪些问题?
  
  王卫民:在团头鲂“华海1号”新品种之前,上海海洋大学的李思发教授领衔的团队在2000年审定了团头鲂“浦江1号”,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对团头鲂产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该品种推广已经有17年了,品种是需要不断更新的,自1996年以来,我国鲤有21个、鲫13个新品种获得审定和推广,而团头鲂仅1个,团头鲂“华海1号”新品种的诞生,为广大水产养殖者提供了新的团头鲂养殖品种选择机会。
  
  水产前沿:相比其他团头鲂品种,“华海1号”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里?
  
  王卫民:团头鲂“华海1号”新品种在体型、生长速度、养殖成活率以及抗逆性等方面比未经选育的野生群体有较大的提高。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团头鲂相比,1龄鱼生长速度提高24%以上,成活率提高22%以上;2龄鱼生长速度提高22%以上,成活率提高20%以上。
  
  水产前沿:在新品种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到“华海1号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就目前养殖现状而言,企业和研究团队的推广重点将放在哪些养殖区域?
  
  王卫民:团头鲂“华海1号”的选育过程中,海大集团和我们研发团队在甘肃、天津、沈阳、山东、湖北、江苏、湖南、广东和海南等地进行了中试,中试结果是团头鲂“华海1号”可以在我国广大地区均能进行养殖,没有区域限制。我们未来重点推广的区域是华中和华南地区,这些区域是团头鲂的主养区和消费地区。
  
  水产前沿:对于团头鲂“华海1号”,您以及您的团队觉得还有哪些需要突破的地方?未来是否还会推出升级品种?还将采取企业合作的形式吗?
  
  王卫民:团头鲂“华海1号”是以生长和成活率为主要目标进行选育的,我们正在进行的是以抗病、耐低氧等目标继续进行选育,同时我们希望在育性、品质等方面进行选育,还有杂交不育等方面开展研究,应该在不久的将来有新的品种审定。未来我们仍然会与企业合作进行团头鲂的育种工作。
  
  蒋恩明:目标年产能50亿尾 未来将打造团头鲂产业链
  
  水产前沿:关于团头鲂“华海1号”的研究选育工作,百容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想要参与到团头鲂新品种选育的工作中?
  
  蒋恩明:百容主要是提供更多经费以及试验、推广等硬件设施,华中百容有300多亩的试验养殖基地用于团头鲂“华海1号”的试验养殖。华中农大王老师团队负责设计选育思路,华中百容负责落实养殖、推广等具体工作。另外百容这边有专门的科研队伍去协助选育全程工作,对于这个团头鲂的新品种选育,我们也培养了一位博士。(笑)
  
  参与到团头鲂新品种选育的工作中主要是因为看到团头鲂作为常规淡水养殖鱼,但是养殖量还是比较有限制性,我们觉得养殖量和饲料量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次就是机遇,我们与华中农大一直保持科研合作,王卫民团队一直从事团头鲂的选育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从集团层面来说,“苗种+饲料+动保”的模式会有助于提升综合竞争力,所以我们也选择了参与到团头鲂新品种选育工作中去。
  

  试验养殖的“华海1号”
  
  水产前沿:团头鲂在我们国家养殖历史悠久,除了华海1号外,市面上有哪些比较好的苗种在生产,产能情况如何?苗种行业主要面临什么问题?新品种通过认定后,预计百容生产“华海1号”团头鲂的年产能是多少?
  
  蒋恩明:之前上海海洋大学李思发教授已经选育一个新品种——团头鲂“浦江1号”,但据我们了解目前“浦江1号”市场普及率不是很高。市面上很多苗场都是直接把商品鱼作为亲鱼,苗种行业主要面临种质退化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团头鲂的产业发展。
  
  关于年产能的问题,去年湖北特大洪水导致华中百容受灾,今年产能暂时跟不上,预计两年后团头鲂“华海1号”可以达到30-50亿尾的产能。
  
  水产前沿:目前团头鲂产业的养殖现状如何?,团头鲂“华海1号”的建议养殖模式有哪些?效益如何?
  
  蒋恩明:目前团头鲂主养区为江苏、湖北、湖南,按照饲料流通量来说,江苏宜兴最集中,一年大概8-10万吨;湖北鄂州、东西湖、仙桃等地区大概为5万吨;另外湖南、重庆这些地方养殖量也挺多。目前市面上团头鲂的主养模式为精养,有部分地区会搭配草鱼、青鱼养殖,主要看当季的养殖效益。
  
  “华海1号”最大的优势是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所以我们主推养殖模式是精养,一般推荐每年的4、5月份投苗,次年6、7月出鱼,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缩短养殖周期,更可以在每年行情好的时候卖鱼增加养殖效益。
  
  水产前沿:相比其他团头鲂良种,“华海1号”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里?
  
  蒋恩明:“华海1号”是以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为目标性状,采用家系选育、群体选育及鱼类亲子鉴定技术,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所以最大的优势是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另外,在我们的中试结果中,都收到抗病性比普通品种强的反馈。我们还有抗病性、抗逆性、营养等不同方向的研究团队,以后会不断完善,向市面上推出“华海2号”、“华海3号”…(笑)
  
  水产前沿:海大集团准备以何种形式进行新品种团头鲂的推广?会以“苗种+饲料+动保+流通”形式打造团头鲂产业链吗?据闻5月中旬将会与华中农大召开巡回推广会议,准备在哪些区域召开?预期目标是什么?
  
  蒋恩明:前段时间我们在华中农业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了团头鲂“华海1号”的推介会,主要目的是让大家对这个新品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们会结合模式配套、养殖试验对比结果等开展塘头会议,准备在江苏、湖北这些主养区多召开一些,希望能够结合模式的线下推广,提高养殖户对“华海1号”的认识和价值效益。
  
  从集团层面来讲,团头鲂的养殖体量大,饲料容量也很大,我们也选定了草鱼、鲫鱼、团头鲂作为我们的重要打造品种,目前基本上是以“苗种+饲料+动保”的形式在做,先把养殖端的工作服务好,未来不排除会涉及流通环节,打造团头鲂产业链。
  

  “华海1号”推介会现场与嘉宾合影
  
  水产前沿:新品种落地难免会遭到一些质疑,海大在推广“华海1号”过程中要克服的难点是什么?怎么保证华海1号的市场竞争力?
  
  蒋恩明:的确,市场接受是有一个过程,但我们相信实践出真知,我们现在要克服的难点就是拿出真正的养殖效果给养殖户看。关于保证市场竞争力,首先这个新品种本身就很有竞争力,再加上我们的养殖模式、饲料、动保产品等配套,有信心让更多养殖户选用团头鲂“华海1号”。
  
  水产前沿:能否透露下一步百容的规划?
  
  蒋恩明:做好产品是一大关键点,按照集团的规划,我们各个百容分子公司还将继续进行罗非、草鱼、鲫鱼、鲤鱼、团头鲂等品种的选育,因为海大集团在水产行业擅长的是服务终端,解决养殖市场问题,苗种恰恰好是最重要的瓶颈问题,所以百容会继续在养殖前端这块下功夫,继续打造优质鱼苗。

小黑屋|特种水生生物-鄱阳湖水产网 ( 赣ICP备16006353号-1 )

赣公网安备 36011102000314号

GMT+8, 2024-11-23 15: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