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全面推进体系工作顺利实施,2025年3月13日晚,江西省名特优水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召开线上会议,专题讨论2025-2027年任务清单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聚焦“生态鄱阳湖·绿色名特优”发展理念,围绕龟鳖、鳅鳝、鳜鲈鲌等特色产业技术难题,明确了未来三年的重点任务与目标,旨在构建生态健康养殖体系,打造全国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示范省。 会议针对我省中华鳖苗种培育核心区自留种现象严重,种质退化,病害频发、质量效益下降等影响我省中华鳖种蛋和种苗定价话语权等优势的产业声誉和根基;黄鳝等规模化苗种技术外省已经有所突破,我省黄鳝养殖还主要依赖野生和购买外省苗种,本地规模化繁育技术不成熟以及目前全国黄鳝药物残留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省黄鳝产业提质增量;我省螺养殖产量较低,但加工端和消费端旺盛,为解决本地供应(含直接消费和加工原材料供应)不足,亟需构建推广构建契合我省实际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拓展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新空间;鳜本地优良苗种缺乏,高度依赖外省调苗,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中存活率偏低,严重制约养殖效益;《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将于2026年全面实施,我省特种水产养殖尾水处理面临环保高压态势,亟需开发科学、经济的名特优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新模式和质量安全监控体系,降低成本提高处理效果;名特优水产品加工方面,近年来中央持续加大水产品加工政策投入,但我省加工企业生产初加工产品较多,精深加工和副产物利用少,附加值较低等我省名特优水产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形成了任务清单。首席专家根据任务清单进行了工作部署,并希望各岗站紧密合作,为江西水产高质量发展贡献体系力量。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新一轮江西省名特优水产品产业技术体系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通过技术集成、模式创新与跨区域协作,体系将进一步巩固江西特色水产优势,为全国生态渔业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江西样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