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流行性疾病的大面积爆发,还能减少抗生素等药物的使用,是一种有效的疾病预防手段。然而,由于其免疫机理还未十分明确,现在获批的鱼用疫苗非常有限。本文总结了鱼用疫苗免疫保护的相关因素,以期优化鱼用疫苗的应用。 通常,鱼用疫苗是以灭活病原或重组蛋白为抗原,通过免疫鱼体后测其相对保护率来对疫苗的效果评价。影响疫苗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接种免疫、攻毒感染方式,如何阻止病原黏附以及防止病原在体内进一步扩散等。 一攻毒感染方式 1、腹腔注射。因为可控性强,腹腔注射应用广泛,但这并非自然条件下病原感染的途径,使得病原在腹腔内快速传播,潜伏期缩短而引发急性感染。因为避开了机体的黏膜免疫,可能会影响免疫评价效果。感染剂量一般由LD50决定,一般对照组的死亡率应超过60%,但不超过80-85%(攻毒感染对照组死亡率都是100%的,是否应该考虑攻毒的量太大了?). 2、浸泡。浸泡的方法操作简单,容易实施。但该方法并不能保证每条鱼的感染剂量相同,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效果评价。 3、共刺激模式。模仿自然发病的情况,由环境中的易感染个体逐渐向其他个体传播,直到在易感群体中达到流行病的状态。与浸泡类似,这种模拟能够刺激机体的黏膜免疫应答。 二疫苗保护的有效性和免疫学机制 评价疫苗的保护效果,理论上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评价其是否具备以下功能: 1、阻止病原黏附在机体黏膜表面; 2、防止其透过黏膜表面而引发感染; 3、阻断病原在养殖环境中的传播; 4、减少病原在靶器官的载量; 5、防止机体的靶器官损伤。 三疫苗保护的相关因素 1、抗体效价。多项研究表明,抗体效价与免疫保护高度相关,鱼类免疫球蛋白有不同类型,其中IgT与人类IgA有类似的功能,但缺少IgT的量化与黏膜免疫的相关研究,需要建立一种检测手段来测定IgT与机体免疫的效果评价。 2、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机体抗感染过程中,部分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不同的变化,因此多数研究中以相关免疫基因的表达变化评价机体的免疫效果。但两者间的相关性还需要深入的研究证实。 3、抗原的剂量。不同免疫原适合的抗原剂量差别较大,研究表明,免疫石斑鱼抵抗神经坏死病毒的实验中,抗原浓度>107.5的免疫效果较好,而低于106.5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实验条件及实际应用中的最适条件也多有不同,均需探索相应的最适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