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渔药市场的混乱或许可以归因为养殖市场盲目地追求产量,才会吸引闻利而来的诸多厂家,对于真正在做渔药的企业而言,或转型或专注,各家的特色化正在逐步显露。 (光合菌) 渔药行业的蓬勃和混乱 渔药行业的蓬勃和混乱,某种程度上跟水产养殖产量的提升不无关系。之中的逻辑是,养殖户追求效益,想方设法提高养殖密度,势必需要增加饲料投喂量,直接的后果便是造成水质变差,鱼病增多,此时的主要解决办法离不开渔药——这是广义上的说法,包括治疗鱼病的药品,因为疾病较多,过去几年也让渔药企业得到发展的机会;另一种就是非药品范畴的渔药,比如水质改良剂等调水产品也得到了发展。 渔药按照传统被划分为杀虫制剂、消毒杀菌剂、内服药和水质改良剂四个方向。对于杀虫制剂和消毒杀菌剂两个板块,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远国认为对症下药是一件麻烦的事,因为养殖品种多,不同养殖品种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 “指环虫种类不一样,每一种对药的敏感程度不同,中博在车轮虫和指环虫上面已经做了许多探索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依旧不能够保证做到药到病除。”李远国表示。 在消毒杀菌剂方面,李远国表示现在海淡水养殖品种致病菌的病原太多,同一种消毒杀虫制剂能不能对不同致病菌有同等的杀伤力值得思考。“我天天关注的问题就是这种杀菌制剂用下去效果怎么样。”李远国提出必须关注杀菌剂对病毒的作用有多少,因为病毒具有水平传播的特性,应该明确哪种药物对水平传播的病毒有杀伤作用。 2004年新的《兽药管理条例》开始实施,2005年地标升国标,明确了渔药的定义,这也让很多渔药企业只能走水质改良剂一条路可走。 水质改良剂大多成忽悠 “水质改良剂这一块,如果对市场上的产品抽检的话,会发现70%都是骗人的。”武汉一位从事渔药多年的行业人士表示,如果想要真正做到调水质,最少需要三种东西,但是市面上很多水质改良剂里面的成分是没有效果的,比如说真正的日本EM菌是85种菌复合而成,而市场上只含有2-3个菌种的也叫做EM菌。 对于为何水质改良剂能够发展迅速,各家持有的观点大同小异。 “养殖户现在的用药意识比以前加强了很多,所以说渔药的销量一年比一年大,大大小小的非药品公司成立了很多。”湖北泱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赵宇江分析道,现在的养殖户认为不用药,产量就高不起来,赚不到钱,这也是渔药销量一年比一年大的原因。 华扬动保水产事业部总经理王波则认为,传统的养殖户都是以治疗为主,而这两年养殖户的保健和预防意识比以前加强很多。 “水质改良剂发展快,根本在于国家没有一个衡量标准。”武汉九州神农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华称,甚至认为水质改良剂市场已被做乱,大部分成了忽悠养殖户的工具。 李远国对此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认为所有的药物要解决的都是让生态系统平衡的核心问题,如果把生态系统搞好了,鱼就不会得病。现在大家都关心水质改良剂的原因在于批准一个兽药太难,所以只能走非药品这条路,而非药品全部划分在水质改良剂里面,这就搞得养殖户不知道买的到底是杀虫制剂、杀菌剂还是抗生素。 “你只要用我的改水剂就行了,这句话已经成为很多非药品企业忽悠老百姓的口头禅,实际上杀寄生虫、杀藻、抑菌等都可以改良水质,但是老百姓对其就不清楚。在高密度养殖下,肯定会有各种不良的水质表现出来,用同一种办法不能改变所有不良水质,能治百病的药肯定是假药。”李远国对市场上的忽悠表示揶揄。 部分改水剂或将走向原料化 水质改良剂企业泛滥成灾,在养殖一线的渔药技术员张明(化名)讲道,一个厂家的年销售额能达到30-40万元,但成本只有5-10万元,这个厂家实际上是只有一个人在负责采购、生产、销售。“原料简单,技术也很简单,其实有些改水药自己个人就能生产,这是最基本的原因。”王建华对地方性小企业占了市场大份额的现象如此点评。 对于王建华所说的地方性小企业能够生产大量的水质改良剂的原因在于原料简单,技术也简单,王波也表示认同并认为有些水质改良剂最终会走向原料化的结局。 王波用过去常规用来改水的硫代硫酸钠举例分析,硫代硫酸钠原料仅是1元/公斤,而经过工厂包装后卖价多为7-10元/公斤,如果客户不知道这之间的差价,小厂家会以低于市场平均价的价格销售从而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王波分析这种冲击发展到最后会出现客户选择直接进购原料的结局,小厂家在那时便会失去市场。 对于小厂家在市场上为何能以低价销售产品,王波认为原因之一是小厂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如果在一个地方被发现质量虚假,小厂家还可以换一个地方继续卖虚假产品;其次小厂家没有研发、管理和税务成本。“药厂是真正的有科技含量的做下去,搞点东西分装是做不长久的。”王波表示这种没有科技含量的企业最终不会长久,如果行业不监管,这种企业必定会在客户最终购买成产品原料时消失。 药企经营出现特色化 虽然从目前的渔药市场来看是外相混乱,从走访的情况来看,很多.渔药企业都已经有了自己发展的方向,各家的特色化正在逐步显露。 “渔药企业该做的事情是治鱼,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李远国从“渔药”二字的含义上分析,认为渔药的作用是治疗鱼病,渔药企业也应该做这件事。 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艾桃山认为渔药是一个必须的存在,但是技术服务才更能够体现中博的价值。艾桃山将“中博一直在弱化药的概念,中博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服务”一直挂在口头来表达技术服务是中博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 “现在药实际上是在等病用”。王波认为自从国家将地标升为国标,渔药就跟保健品的区分开始明确,如果没有鱼病的出现,渔药便没有销量,而保健品则在养殖过程中一直被需要,这是渔药企业向保健转型的原因。王波表示,华扬目前更为关注常规的保健、如何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养殖动物免疫力。 “目前真正做药的都不局限于病,现在跟养殖户谈保健他们都能理解。”在谈到动物保健品市场情况时王波这样说道,并表示华扬动保在内服药和环境调理板块销量增幅大于20%。 武汉华扬动物保健集团董事长张金林对于为何将华扬未来的方向定位于动保事业时称,只有保健,养殖户用药的成本才会最低。张金林认为养殖户随着养殖技术的提高,他们会主动思考如何降低养殖成本,而使用保健品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王建华表示目前鱼病多是因为消费市场盲目追求让鱼如何长得更快。“养殖户为了提高长速而投喂过多的饲料,导致鱼体的免疫力下降,这就容易出现鱼病。”王建华分析认为水质改良剂市场繁荣,也是养殖户为了提高养殖成活率大量使用,又容易被虚假宣传和编故事欺骗的缘故。在这种背景下,王建华强调九州神农会专注于国标药物的生产,并认为目前已经不能把改水剂列为渔药的概念中。 有时不须调水也用了药 纵观当今现状,鱼塘的水质极不稳定,反复不定,有时是因天气不正常引起短时间内水质变化,但有时是"朝红夜绿"的一种水质"活化"的正常表现,如果去找销卖水质改良剂的,会一股脑的给你配这样调水的又配那样解毒的(有时买鱼药时也相似),一算下来,有时几百上千元就很简单的就"开支"了。 ("朝红夜绿"1---早上或上午或中午甲藻浮面) 殊不知,如果是因天气原因引起短时间内水质变化或"朝红夜绿"(不是指水质确实恶化那种状况),有时上午出现但下午就恢复正常了(这种现象在春季和秋季常见),因为,水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统,有时它会自身调节自己的生态系系,在这种情况下投施水质改良剂就有点得不偿失,并且还有可能打破打乱水体自身调节的步骤。同时,还有一种状况是,有时在水质改良剂投施后,水质反而更加不良,鱼儿更受不了了,可能就与"打破打乱水体自身调节的步骤"有关。 ("朝红夜绿"2---下午或傍晚甲藻消失了) 当然,水质确实恶化引起严重缺氧或生病,那就另当别论了,就应该按照调理水质入手,施用真正有效用的调水药了。另外建议,在水质恶化时,对于效果低下的调水药时,加开增氧机有时比用调水药的效果还好些。 据了解,有的渔场一年的买药(含水质改良剂)的资金占比很大,就达一两万元或几万元甚至还多,有时一年下来养鱼略有的一点微簿利润可能就花在这些地方了,这种现象须深思。 当然,本文内容具有争议性,以上有些观点有待商榷,不能照搬只宜参考和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