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揭秘鱼类进食后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变化

2017-8-20 10:22| 发布者: 鄱阳湖水产网| 查看: 2147| 评论: 0

通讯作者: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王海珊
  供图:张志敏

  中国水产频道报道,食物消化在动物消化道中是一个周期性并且动态性很强的过程。那么,鱼类进食后消化道的pH会怎样变化?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吗?为此,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李大鹏科研团队以鱼类的动态消化为切入点开展了相关研究。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文章链接:http://journal.frontiersin.org/article/10.3389/fmicb.2017.01531/full),文章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张志敏。

实验对象:南方鲶

  为了更好观察食物消化动态,实验中选择了一次性进食量较大的南方鲶(Silurus meridionali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消化道中pH进行检测,显示胃部pH明显低于肠道。随着食物消化,消化道中的pH呈现降低趋势,特别是胃中pH由进食3小时后的4-5降低到进食24小时后的2.5左右,而肠道中为弱碱性伴随较小波动。胃中通常由于胃酸过高,普遍被认为不适合微生物的生存。但是研究发现胃中微生物多样性并不低于反而明显高于肠道中。胃和肠道中微生物的主要门类基本相同,但是二者微生物组成结构明显区分;而且进食后不同时间点的胃和肠道微生物丰度都有显著变化。进一步对微生物功能基因进行预测,还发现在能量代谢、酶家族和膜转运等功能基因上都存在消化道位点和消化时间上的表达差异。

南方鲶摄食后消化道的微生物组成和群落结构
图片引自:Zhang et al., Front. Microbiol. 8: 1531

  李大鹏指出,“在食物调控肠道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中,单个时间点上的采样实验设计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关注动物的消化状态或样本收集时间,结合食物在消化道的转移时间、营养物基质状态以及与微生物的交互作用来研究肠道微生物对宿主功能的作用。”

小黑屋|特种水生生物-鄱阳湖水产网 ( 赣ICP备16006353号-1 )

赣公网安备 36011102000314号

GMT+8, 2024-11-15 18:2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