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破解水产养殖尾水治理难题,落实省名特优水产品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赵大显3月19日在吉安市吉水县提出的“一水多用、一地多收”高效生态利用模式调研要求,3月24日,省名特优水产品产业技术体系赣南综合试验站联合质量安全与环境控制岗位专家胡蓓娟团队以及赣东综合试验站周胜福团队一行深入吉水县大美生态渔业、江西金富渔业等基地,开展实地调研与技术指导,旨在推动“渔-蚌(螺)-藻-菌”立体循环模式在当地落地见效,吉水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陪同。 吉水大美生态渔业公司基地规模1180亩,其中稻渔面积960亩,池塘面积220亩,主要养殖品种包括小龙虾、甲鱼、四大家鱼,兼养鳜鱼和异育银鲫“中科5号”。此外,基地还建有“三池两坝”尾水处理池55.21亩,并设有2100多米长的尾水收集生态沟渠。调研组一行通过详细了解企业的总体发展思路和生产现状,建议在沉淀池吊养幼蚌、洁水池吊养珍珠蚌,同时底播淡水螺,适量投放鲢鳙鱼,种植莲藕、茭白、菱角等水生经济植物,设置生物浮床吊养螺(蚌)、种植水生蔬菜和花卉等,进一步提高生态经济效益,让每一寸水面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随后,调研组一行来到江西金富渔业有限公司基地,这里千余亩连片池塘颇为壮观,其中鱼塘500亩,尾水处理塘31.2亩(包括沉淀池11亩、曝气池6.7亩、净化池13.5亩)。调研组对这片区域的潜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水上吊蚌、水中养鱼、水下投螺的综合立体循环养殖方式。 下一步,省名特优水产品产业技术体系将继续深入调研,结合气候、水质、土壤等自然条件,对吉水同江万亩稻渔产业园进行总体尾水生态综合利用规划,汇聚产业技术体系多方力量,共同打造一个集尾水生态治理、渔业生产、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将有望实现尾水的有效循环利用与生态净化,解决传统渔业养殖中的尾水处理难题,推动渔业产业向更高层次转型升级,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赣南综合试验站) |